获得 TISAX 认证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:
准备阶段
明确目标和范围:确定组织希望获得 TISAX 认证的目标,明确涵盖的信息安全管理方面,以及确定需要进行认证的业务范围、部门、信息系统等。
评估当前状态:对组织现有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全面评估,了解当前的合规性和风险状况,找出与 TISAX 标准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。
制定改进计划:根据 TISAX 的要求,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,制定详细的改进计划和实施方案,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,以确保符合认证标准。
注册与申请
在 TISAX 平台注册:前往 TISAX 认证平台的官方网站,按照要求完成注册,填写企业和组织的相关信息,如企业名称、联系方式、业务类型等。
提交认证申请:向 TISAX 认证机构提交正式的认证申请,同时附上组织的基本信息、业务领域、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相关资料,如信息安全政策、风险评估报告、控制措施清单等。
自评与整改
开展自评估:根据 TISAX 的标准和要求,组织内部进行自我评估,包括填写相关表格和完成成熟度打分。可以借助外部咨询公司的专业支持,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。
内部整改:根据自评结果,识别出与 TISAX 标准之间的差距,制定整改措施并进行内部整改。这可能涉及政策修订、流程优化、技术升级、人员培训等方面。
外部审核
选择审核提供方:在 TISAX 平台上选择合适的审核提供方,通常是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机构。确保选择的机构具有相关的资质和丰富的经验来进行 TISAX 评估。
接受现场或非现场审核:审核提供方将对组织进行现场或非现场审核,全面评估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和处理能力。审核过程包括文件审核、现场检查、人员访谈、测试和验证等环节,以验证信息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符合性。
评估报告与认证决定
审核报告:审核团队会根据审核情况撰写评估报告,详细描述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和处理能力情况,包括评估结果、发现的问题、不符合项以及改进建议。
认证决定:TISAX 认证机构根据评估报告和其他相关资料做出认证决定。如果组织符合 TISAX 标准的要求,将获得 TISAX 认证证书;如果存在不符合项,认证机构会给出不符合项清单并要求企业进行整改,整改完成后可能需要进行重新审核。
维护认证
定期审核:获得认证后,组织需要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和外部审核,以确保持续符合 TISAX 标准。一般来说,认证有效期内每年需要进行一次监督审核,以检查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持续有效性。
更新证书:在证书有效期到期前,组织需要申请更新认证,按照认证机构的要求重新进行必要的评估流程,以维持其有效性。认证证书的有效期一般为三年。